收到一份法院寄來的「支付命令」,多數人第一時間不是慌張就是否認,有些人甚至連內容都沒看完就當垃圾丟了。當事人來找我們諮詢時,常會問:「這是詐騙吧?我沒欠錢啊!」但等到東西真的拍賣、帳戶被扣才知道,原來「不理它」才是最大的風險。這篇文章,我想跟你聊聊支付命令到底在怕什麼,什麼人最容易被利用?又該怎麼反制?
支付命令是真的還是詐騙?
從我們處理上百件案例來看,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民眾一開始看到支付命令,會以為是詐騙。尤其現在詐騙假冒法院、地方法院行政中心等公文越來越多,「支付命令」這四個字反而讓人下意識地不信任。但實際上,只要文件上有法院正式紅色印章、文號、收件地址正確,而且是雙掛號寄達,那它極有可能是真正的法律文書。
我自己的觀察是,越是急著撇清「這不是真的吧」的人,通常不是對自己債務沒概念,就是有點習慣「拖再說」。但支付命令這種東西,它不是通知你你欠錢而已,而是法院已經啟動了一個「可以依法強制執行」的程序。若在20天內不提出異議,它就會變成具有「強制執行力」的確定文書,和判決幾乎等同。那時候你不想面對也來不及了。
收到支付命令後該怎麼做?
關鍵是冷靜下來,然後做三件事:看、查、回應。
「看」是指你要先把文件內容完整看一遍,特別是債權人是誰、主張的債務金額是多少,以及是否有附上借據、契約、或其他證明。通常這些附件會幫助你判斷這筆錢的來龍去脈。
「查」則是查清楚你有沒有真的欠這筆錢,有時候是朋友代寫、保證人、離職後的薪資爭議等,都可能意外成為支付命令的主體。我曾經處理過一件案子,當事人被朋友拿以前寫的借條申請支付命令,金額還被加了幾倍。所幸他及時提出異議,才沒有白白吃虧。
「回應」則是最重要的一步。從你收到命令那天算起,有20天可以向法院提出「債務人異議狀」,這不是說明信件,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聲明,表示你不承認這筆債。只要法院收到了異議,這份命令就無法直接執行,對方就必須另提訴訟。這也是你保護自己的唯一管道。
「你不處理的問題,最後都會回頭處理你。」
—— 張國洋
如果我不理支付命令會怎樣?
這一題,其實就像問:「如果我不理報稅單會怎樣?」答案是:政府會直接從你帳戶扣。法院也是一樣。
很多人會以為「我只是收到了命令,還沒有真的開庭、也沒有被判輸」就不會有事,但事實恰恰相反。支付命令的設計,就是讓民事債權人可以在沒有開庭情況下,取得一份法律上的「執行名義」。也就是說,如果你不提異議,這張支付命令在20天後,就能直接拿去法院聲請扣薪、扣存款,甚至查封你的動產與不動產。
我們曾遇過一位自由業者,因為過去合作款項糾紛被對方提支付命令,他人不在台灣、也沒有代理人收信,結果等回國才發現帳戶已被扣光,而且還多了執行費與利息,最後損失超過原本債務的兩倍。
被濫用支付命令怎麼救自己?
這才是我們常常看到的社會問題。支付命令本來是為了讓真正有憑有據的債主可以簡化程序,但也被一些人拿來「濫用」,把過去沒約定清楚的債務、感情糾紛、甚至是毫無依據的數字硬塞進法院。
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,記得這兩個原則:一,立即提出異議。法院不是幫對方背書,它只是程序上受理申請,你只要在時限內提出異議,對方就必須自己去打一場官司,這樣你才有機會說明、辯解。二,保留所有過去與對方往來的紀錄。不論是對話、匯款紀錄、Email、通話錄音,只要能夠證明雙方關係與錢的來龍去脈,都能在後續訴訟中成為對你有利的證據。
我常說:不要小看一張紙,也不要高估對方的證據力。支付命令不是地獄門票,但也不是可以忽視的郵件。你只要抓對節奏,守住流程,其實也能成功自保。
收到支付命令怎麼處理?
情境 | 建議處理方式 | 風險提醒 |
---|---|---|
確實有欠款、有簽借據 | 評估還款或談和解 | 若不處理,將直接被強制執行 |
欠款金額或內容與實際不符 | 立即提出異議,備妥證據 | 錯過20日期限,命令將變有效判決 |
完全不認識債權人 | 向法院提出異議,並附說明文件 | 若未及時處理,帳戶恐遭扣押 |
曾為保人,主債務人未還款 | 與主債務人聯繫,確認責任與分攤 | 法律責任仍可能連帶發生 |
對方濫用支付命令惡意申請 | 收集證據提異議,必要時反提訴訟 | 需小心時間限制,勿拖延 |
支付命令沒有你想得那麼恐怖,但也絕對不是可以忽視的東西。
作為一個處理過上百件支付命令案件的法律專業團隊,我們想說的是:它是一個工具,端看你怎麼面對。處理得好,你可以翻盤;忽視它,你會被它吞沒。
如果你現在正拿著那張令人頭痛的命令單,不妨給自己一個機會,讓我們的法律團隊陪你一起看清楚、想清楚、走對下一步。免費諮詢,可能是你現在最需要的理性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