詐欺罪如何證明不知情?要湊足這些證據才有說服力!

Senior man with ATM

「我只是幫朋友收個包裹,怎麼會突然被叫去警局?還被說是詐欺共犯……」
阿哲坐在辦公室裡,眼神空洞又無助。他不是壞人,只是心軟罷了。朋友拜託他借個帳戶轉錢、收個快遞、幫忙拿東西,他從來沒多想。但當這些事情拼起來之後,竟然成了一條詐欺案件裡的「共犯線索」。

這種情況,不少人都遇過。我們活在這個關係複雜、信任脆弱的社會裡,不是每一次「我不知道」都能被法律相信。那麼,如果真的什麼都不知道,有沒有機會洗刷這樣的冤屈?「詐欺罪如何證明不知情?」這問題,我們就來好好聊聊。

 

詐欺罪如何證明不知情?

要讓人相信你什麼都不知道,講白了不是靠哭,而是靠「證據」和「邏輯」。因為法律這個東西,不是靠感覺,而是靠你能拿出來的事實來說話。

首先,你要釐清自己到底「不知情」的範圍在哪裡,是完全不知道那件事有問題?還是知道有件事,但不知道會變成詐欺的關鍵?舉例來說,如果你幫人領錢,但不知道那些錢是騙來的,那就要拿出證明你只是被動協助、沒有主觀故意,也沒有從中拿好處。

有些常見的證明方式包括你和對方的對話紀錄、轉帳紀錄、是否有收到報酬、以及你平常生活的軌跡。比方說,如果你從來沒有和陌生人有接觸,突然有一筆錢匯進你戶頭,你還主動把它提出來交給朋友,這就會被認為你有「參與」。

但如果你可以證明你是在對方安排下、沒有理解整件事的背景就執行,那法院會比較傾向相信你「沒有犯意」。所以啊,重點不是「你說你不知道」,而是你要能拿出「你為什麼不知道」的合理解釋。

 

如果只是幫人收東西或借帳戶,會被算詐欺嗎?

這句話聽起來是不是很無辜?「我只是借個帳戶、幫收個包裹」,但很遺憾,詐欺案件裡,這種「好心」常常變成「共犯」。

法律上講的是「幫助詐欺」或「協助犯罪」,並不一定要你本人親手騙人,只要你參與其中某一個環節,都可能構成共犯。帳戶被用來收詐騙款項?你可能被當人頭戶。包裹裡是犯罪工具?你可能被當共犯。

但如果你真的毫不知情,沒有拿報酬,沒有參與任何溝通、策劃,也沒有從中得利,那就有機會主張「沒有故意」。這裡會牽涉到你跟詐騙集團之間的聯繫紀錄、你對整件事的理解程度,甚至你過去是否有類似行為紀錄。

所以說,不是做了就一定有罪,但你得準備好告訴大家「你為什麼做這件事」。不是一句「朋友拜託的」就能全身而退,而是你得讓人看得出來,你真的沒有參與、也無從知道整件事的真相。

 

哪些證據能幫助證明清白?

這裡我想先講一句很海胎熊式的話:清白不是你自己相信就夠,還要別人也能看得懂。證據,不只是「有沒有」,而是「有沒有說服力」。

如果你說你不知道,那你最好有紀錄證明你問過、你查過、你沒有參與任何核心行為。像是你和對方的LINE或Messenger對話、你平常的行程紀錄、你手機裡的通聯資料、甚至你的財務資料都能幫得上忙。

比方說,如果你只是單純幫忙跑腿,那你應該沒有收錢。你的銀行帳戶、提款紀錄就是一個證明。或者你說你不知道帳戶會被拿去收錢,那你過去帳戶沒這樣用過,這樣的對比就是你的證據。

有些人會說,「我手機都刪了」、「我怕事所以沒問太多」,那就變得很難證明你真的不知道。法院會從你的反應來判斷你是不是「故意不想知道」。所以最重要的是,留資料、保留對話、避免口頭承諾。這些在發生問題時,才是救命繩。

 

我們都不希望自己有天被捲進法律問題裡,但萬一真的遇上,也別慌張,更別自責。這個社會不是沒有出口,而是需要你勇敢找對出口。如果你心裡一直在問「詐欺罪如何證明不知情?」,或是被莫名其妙捲進案子裡搞不清楚怎麼辦,真的,來找我們聊聊吧。

我們是法寶專業法律團隊,懂你那種「說不清又怕被誤會」的焦慮,也願意用最簡單的方式,幫你一點一滴梳理出真相。不一定要很懂法律,也不一定要有證據在手,只要你想清楚講明白,我們就能陪你走出這個困境。

免費諮詢,沒有壓力,我們隨時守候著您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法律諮詢精選文章
法律問題? 交給法寶為您來解答​

合作單位

線上諮詢
線上諮詢